1992年4月,中国全国人大通过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到如今已经30个年头。30年来,在中国媒体整齐划一的操作下,人们看到的是宏伟壮观的大坝,截断巫山云雨的平湖,听到的尽是三峡工程的好消息.....人们忘却了三峡原有的模样,被三峡水库淹没的村镇,特别是那些为工程建设而舍弃家园,而背井离乡,作出了最大牺牲与贡献的百万移民。
但是仍然有人对这些移民念念不忘,以不同的方式记录下一个又一个难忘的历史瞬间,本土摄影师李风就是其中之一。他用整整27年的时间,用自己的相机拍下了三峡移民的的点点滴滴,组成一幅幅不仅精彩、丰富,而且珍贵无比的历史画卷。
通过李风的镜头,可以看到三峡移民所经历的悲伤和喜悦,告别的沉重,失去的绝望,创业的艰难,复原的希望,怀念的仪式,新生的梦想.....
—— 当水库蓄水位一寸一寸升高时,三只小鸟为即将被淹的小巢而惊恐万分,仰天呼叫;
—— 为了保留对家园的记忆,秭归县移民刘敏华用自己的背篓装上屋前的桃树,希望把春天带到陌生的地方,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 为了捍卫辛勤劳作的成果,巴东移民向常芳不得不搭蚊帐整夜睡在屋外,以便驱赶可能进入地里偷吃玉米的野猪;
—— 当800多巫山移民分乘两艘“东方红”客轮到上海崇明岛安家时,送他们的驳船上正在播放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也刚好播出主题曲《长歌行》,其曲调与歌词触动了准备远离家乡的移民们,结果很多人的情绪同时喷涌出来,哗哗哭成一片,把船员也感染了,跟着移民一起哭。其歌词的前几句是“回望故乡,你远在万里,带走了多少深厚的情意;清风吹过你脚下的土地,亲人都在你的心里......”
1992年11月:湖北巴东第一次搬迁的新县城的江边,当地的农民正在往半山上搬运建新房的沙土。
1995年6月25日中午秭归县的一条小班船上,7岁的小移民刘伟扛着自己的凉席,从坝上库首的秭归县向家村移民到宜昌市。向家村是三峡库区首批移民的搬迁村,该村53户184名移民全部搬迁到宜昌市郊,三峡百万移民大迁徙正式拉开序幕。
1999年1月17日,三峡库区万州县,移民在码头上等待下货。
1997年12月10日三峡库区巴东县楠木园村的移民带上自己的全部家当乘坐小船搬迁到离这里只有10公里水路的官渡口。截止到1997年年底一期三峡移民完工,三峡库区有8万多移民完成搬迁。
1998年8月,移民登上由家乡开往上海的客船,经过三峡大坝工地。
1999年,李风和太太胡颜鸿在去三峡的船上。
1999年11月15日,三峡库区的秭归老县城各种机关单位都已搬迁走了,新城在下游30多公里外三峡大坝前,老县城里还有大批的移民没走。当年国务院对三峡农村移民的安置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决定将13万多移民移到外省去。
2000年8月,云阳县639名移民登上开往上海的客船,到上海崇明岛安家。
2001年3月20日清明节前,三峡库区的新秭归县城前,三峡库区茅坪村的首批搬迁移民张建国和妻子,在建设中的三峡大坝前祭祖,虽然祖坟早已不在。2003年6月1日三峡库区正式蓄水,茅坪村永远留在水下。
2002年6月5日:巴东老县城,拆迁现场。
2002年:湖北三峡库区巴东移民刚在县城路买的新电视背回家。
2002年3月25日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有1700多年历史的秭归县老县城归州镇成功地进行了拆除爆破,上万移民的房屋在爆破中被拆除。
2002年7月20日,三峡库区忠县的移民正在把家里养的猪转运上船。三峡库区100多个城镇开始了大搬迁。
2002年,当800多巫山移民分乘两艘“东方红”客轮到上海崇明岛安家时,送他们的驳船上正在播放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也刚好播出主题曲《长歌行》,其曲调与歌词触动了准备远离家乡的移民们,结果很多人的情绪同时喷涌出来,哗哗哭成一片,把船员也感染了,跟着移民一起哭。其歌词的前几句是“回望故乡,你远在万里,带走了多少深厚的情意;清风吹过你脚下的土地,亲人都在你的心里......”据李风自己说,在他拍的所有三峡移民的照片里,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张。
2002年8月31日,巫山良井的移民刘长福带着自己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儿子和媳妇在宜昌搭乘火车。9月1日专列搭载899名巫山人,抵达了广东惠州。被安排到13个移民安置点,开始了完全陌生的生活。 2003年,刘长福一家3口,移民惠州不到一年,就率先离开惠州,回巫山去搞养殖业。到2004年上半年,23户中返流17户。甚至有两户卖掉了安置房和宅基地,一套2人的房子,卖了4.3万,一套3人的房子,卖了8万。
2002年5月端午节三峡库区湖北归州屈原后裔们自发组织在老屈原庙最后一次祭师屈原。
2003年4月:新秭归县城的江边,移民们正在和135水位标字牌合影。
为村民代写状纸的人。
三峡水库分三期蓄水(2003年,2006年,2009年):
2003年6月1日: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岸边树上的一个鸟巢被淹没。
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三峡库区湖北青滩老信号台,工作人员正在用望远镜观察上下的船舶,以便他用信号指挥船舶航行。
2003年6月3日三峡奉节白帝城,8岁的小娟子在自己家的柑橘地理玩耍。从三峡库区正式开始蓄水来,当地的邮局在一期水位线下,已全部淹没,自己的家还在三期水位线上,拆迁还没有开始。6月10日三峡蓄水水位达到135米,首期蓄水工作完成。整个三峡工程约有130万移民,其中该水位以下移民约占36.7%。
2003年6月10日,三峡库区奉节夔门下,渔民王进喜说:“他在这里打了三十多年的鱼,第一次看见水涨到风箱峡的洞里。当天三峡蓄水水位达到135米,首期蓄水工作完成。整个三峡工程约有130万移民,其中该水位以下移民约占36.7%.
2003年7月:三峡库区夷陵区,库区蓄水了很多地方的山间小路被淹没,移民们还不习惯,只有自己撑船“走”以前的老路。
2004年6月20日三峡库区巫山小三峡入口,旅游码头上空无一人。在以前这个季节应是当地的旅游旺季,由于水位上涨到140米左右,小三峡的经典景点大批被淹没,游客们不再前来观光,新三峡旅游这一年遭受重创。
2004年07月09日三峡船闸正式通航。来自三峡坝区的70岁老移民王金喜十分高兴的成为通航的见证者,他老家就在三峡大坝坝址上,是第一批三峡移民。
2004年8月18日,最后一批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奉节县881名外迁移民启程前往江西安家。三峡库区外迁出省移民全部结束。至此,三峡库区外迁移民16.5万人。
2005年4月:湖北秭归桂林村,移民李文俊马上就要搬迁了,他做了个小棺材,搬迁他家祖坟装尸骨用。
2007年9月,三峡库区二期蓄水到156米,三峡库区巴东老码头完全被淹没,到新城赶集的移民还不适应,下船纷纷从水中走过。三峡蓄水库区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滑坡。
2010年7月巴东县青石的小煤矿里当地的移民还在矿洞里。三峡库区巴东、巫山、奉节巫溪、云阳等县市有大批的小煤窑,这些煤窑在蓄水过程中一些将被淹没在水下,当地政府为保证三峡库区环境也将关闭一批小煤窑。但很多库区移民认为小煤窑关闭和淹没他们的致富的来源没有了,到2010年初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搬迁全部结束。
2008年10月蓄水的香溪河由于水流速度减慢,出现了大面积的“污染物”。
2008年10月5日巫山当地的班船开进了大溪河里,三峡库区开始第三阶段实验蓄水。到10月5日水位到达156米,由于库区很多新路的建设还没有完工,老路又全部被淹没,库区的移民出行船成了他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2009年9月25日巴东县火焰石,三家搬新家的移民和大批的乘客在渡船上。到2010年初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搬迁全部结束。
三峡蓄水完成之后(2010-2022)
2010年长江流域发生强降雨,2010年7月20三峡工程建成后的首次大规模洪峰到坝,洪水峰值接近7万立方米/秒,这是三峡水库建库以来的最大一次洪峰。
2010年10月2日 李文玲带着一对一岁多的双胞胎儿子和5岁的女儿乘坐班船回大溪镇,她是2004年8月随最后一批三峡库区外迁移民江西的,儿子女儿都是在当地出生的,这次带他们回来让外公外婆看看。
2010年12月秭归老县城,两位青年人在淹没的废墟上留影。
2011年10月10日湖北江汉平原荆门沙洋农场,13年前从三峡巴东官渡口土家族乡搬迁下来的三峡移民,站在自己刚采摘的棉花边合影。从山区到平原,从种柑橘的到种棉花,让他们改变了很多生活习惯。
回到2012年3月的一个春日,秭归县郭家坝镇的移民刘敏华用背篓背走了许多件旧家具。最终,他舍不得门口那株桃树,将它从土中挖起,放进了背篓,打算将桃树带到新的家园。
2012年6月宜昌市夷陵区库区码头上,三位当地模特在豪华游船上准备即将表演的泳装秀。
2012年7月3日,随着三峡大坝排出的洪水逼近宜昌,胡军在坝下约40公里宜昌市点军区的江边捕鱼。十年前,胡军从库区的秭归县搬到宜昌市郊区,还带来了他的渔网。现在,胡军在宜昌市的一家公司工作,收入比以前高了很多。
2013年4月三峡库区夷陵区张秋平把新采摘的茶叶送往新茶收购站。
2013年6湖北荆门沙洋农场土家族三峡移民乡,新当选的村为大家演唱三峡民歌。
2013年7月15日三峡西陵峡,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之间的毛公山下,移民刘江伟在一个正在建设的旅游码头上照看场地。由于西陵峡在三峡大坝的下游,三峡原貌保持的较好,很多游客来到这里感受三峡。
2013年12月8日秭归新桂林村附近,两位新人从库区新建的吊桥上走过。今天是他们大喜的日子,新郎是新娘王茜在上海打工认识的杭州人。
2013年12月21日荆州监利荒湖农场,15年前从三峡巫山县青石村搬迁下来的三峡移民站在自己刚收割的棉田中。从山区到平原,种柑橘的要在平原上种棉花,让他们改变了很多生活习惯。
2013年10月12日三峡库区秭归泄滩的长江边,三峡库区175米水位线边上,老屋里墙上熊正华(男)和刘红英(女)两位老人的遗像。他们村全部淹没在175米水位线下了,村民早都搬迁到山上的新集镇去了,但两位老人到死都不愿意离开江边的老屋。
2013年 12月15日三峡库区巫山,淹没的老码头上边,成了新的码头。现在正是三峡库区柑橘成熟的时候,新码头成了当地最大的柑橘交易市场,新三峡人还是喜欢在船码头上生活。
2013年12月21日荆州监利荒湖农场,15年前从三峡巫山县青石村搬迁下来的三峡移民站在自己刚收割的棉田中。从山区到平原,种柑橘的要在平原上种棉花,让他们改变了很多生活习惯。
2014年1月巫山老码头,又到了柑橘成熟的季节,大批三峡库区移民把刚采摘下来的柑橘送到老码头来出售,柑橘树是移民搬迁后靠在新的家园种植的。
2014年1月8日晚上10点宜昌茅坪码头,王涛和他的朋友挤在客船狭小舱室里。他们都在在湖南长沙打工,客轮就可以送他们回老家巫溪过了年。这是三峡库区最后的一班春运客船,随着春运的结束,三峡客船将正式退出三峡航运,到他家的三峡高速将在今年6月通车,当年三峡库区高铁、高速全部通车。
2014年8月9日上午6点,重庆大溪县大宁河边,几位三峡库区的移民正在河边放生一批从市场上购买的河中的野鱼。
2014年11月三峡巫峡洋平镇上的移民,刘洋老人是从山下的长江边搬迁到山上的,由于山上缺水,他家的房顶成了蓄水池。
2014年12月,晚上巫山新码头上的一男一女等夜船过江,他们俩今天刚领了结婚证。
2014年12月2日巫山新县城边新的移民大楼早已建好,但老三峡刘慧敏人还是愿意住在江边的窝棚里。
2015年5月秭归屈原小学的学生划旱龙舟过端午节。
2015年5月夷陵区太平溪码头上,50多岁的刘冬梅带着自己的双胞胎孙女回搬迁前的老家。
2015年5月,三峡库区湖北秭归庙河的山区乡村公路由于下雨塌方出了问题,村里的数十位村民乘车赶来抢修道路。
2015年6月大宁河里现杀现烤的江鱼很受欢迎,商贩直接把工作台子架到了江水里。
2015年8月,秭归兰陵溪镇,20年前的三峡移民沈红民住在“新”家里。
2015年8月的一个清晨,巴东巫峡山顶,向长方从室外的床上爬了起来,15年前她家是从三峡库区的江边搬迁到山上的,山上野猪多,她只有在户外睡觉,方便赶走前来偷吃玉米的野猪。
2015年10月1日巴东楠木园的长江边,刘鸣华正在等外出打工的孩子回来过节。
2015年10月3日,巫山青石镇神女峰下,又到了旅游旺季了,易元修大姐正在自己新开的民宿酒店给游客做饭。当地通过发展旅游让移民脱贫致富。易姐开的农家乐有15年的时间了。
2015年10月巴东县城,父亲重病,一家人包船把父亲送到县里的医院。三峡库区虽然很多地方通了高速高铁,但住在库区的一些小乡镇的人出行的组要交通工具还是船。
2016年3月:三峡大坝前,两位正在给马洗澡的人。
三峡库区在每年5月把库区水位从175米降到155米左右腾库容防洪水。2016年6月10日三峡库区瞿塘峡口夔门,水位下降后,被淹没的家园又露了出来,几位移民“网红”在自己小时候的老家上搞直播。
2016年11月库区秭归,渔民从库区边的一个小水库打起的大鱼。
2017年6月消失数年的三峡纤夫旅游从新开启,三峡旅游打通三峡、神龙架、武当山让这三个旅游景区成为一体,三峡旅游成为全国旅游新热点。
2017年9月巴东老县城,移民到山上的库区移民把生猪背到山下去卖。
2018年1月三峡库区夷陵美人坨,一条客轮正在被拆解当废弃的钢材卖掉。由于三峡库区高速、高铁的贯通,库区长途客轮在2015年初全部停运。
2019年6月26日巫山大溪瞿塘峡峡口,库区水位155米,大溪镇遗址露了出来。60岁的移民刘华站在以前的老村遗址上练习打围鼓,他们一会就要坐渡船到到河对面恭贺朋友喜迁新居。
2022年的清明节,移民们到亲人的墓前扫墓祭奠。
————————————————————————
关于摄影师李风:
出生于1973年的李⻛,是中国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他供职于 《三峡日报》,以源源不断的优秀摄影作品而获得许多摄影大奖。2007年,他的摄影作品《等待做实验的猴子》获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全球摄影大赛金奖。2014年,他的系列摄影作品《三峡移⺠走过二十年》,获得中国第三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金奖。他曾出版《中国三峡野生动物图册》、《老城影像》、《家 在宜昌老城》等多部图书。
他的摄影作品题材丰富,但最广为人知和备受好评的,还是他自 从1995年以来,就持续关注和拍摄三峡移⺠。在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的每个历史节点,他几乎都在现场。
李⻛的家乡宜昌就位于三峡的出口,是⻓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也是历史上出入巴蜀的要道。从宜昌的⻄陵峡往上,依次是巫峡和瞿塘峡。切割出这三段峡谷的⻓江,被当地人称为峡江或者川江。
李⻛第一次拍摄三峡移⺠是在1995年的6月。当时,李⻛大学毕 业不久,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从家乡宜昌坐船逆流而上,来到位于三峡库区核心地带的秭归。在秭归县城的码头,他用胶片相机拍下一个扛着凉席的小男孩。
这个7岁的男孩叫刘伟,是秭归县向家店村人。向家店村是距离 三峡大坝最近的村庄,也因此成为三峡库区最早实施移⺠搬迁的村庄。当日下午,刘伟将和同村的184位移⺠一起,乘船迁往宜昌市郊。“三峡百万移⺠大迁徙正式拉开序幕”,而李⻛恰好⻅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从那天以后,李⻛开始了一条漫⻓的道路。在此后的27年里,他心意坚决地将镜头对准了三峡和三峡移⺠。“从1995年那张不可思议的照片开始,我觉得这些人是真正值得我去记录的。”他说。
从2000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是整个三峡最繁忙和热闹的时候。李⻛一有空就往三峡跑。经常一个月里,有3个星期都在三峡。2002年1月20日,奉节县城被爆破,⻓江边上的一个千年老城就这样灰⻜烟灭。这次爆破也标志着三峡库区开始全面拆迁和清库。两个月后,有1700多年历史的秭归老县城也被拆除爆破。李⻛都在现场。
2003年,整个库区都在为6月1日大坝正式蓄水做准备。那是全世界都关注的一天。那一天,李⻛在三峡大坝前发现了一窝小⻦,江水上涨后,⻦窝被淹了。每一天,⻓江水都在3米、5米地 涨,一直到6月15号,涨到135米的高度,沿江的许多老县城都沉入水底。这一切,全都被李⻛留在了摄影镜头里。
“人”,始终是李⻛关注的一个中心。最早,他沿着三峡库区600多公里的⻓江沿岸拍摄。到了2001年前后,由于三峡移⺠大批外迁,他开始跟着移⺠的脚步去拍摄。他拍过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婴 儿,和父母一起移⺠去广州。他拍过移⺠们如何给猪,鸡,山羊搬家。也拍摄他们如何试图把一棵故乡的树,装进离开家的行囊。
李⻛认为,历史不只是物质空间的变化,也有人在其中的情感结构的变化。他不停地去三峡,就是为了记录与寻找。
“什么是三峡人?三峡人这几十年的情感浓度是怎么变化的?峡谷里发生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什么?对移⺠的第一代人,第二 代人,第三代人,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每一代人的变化一样吗? 未来它会怎么样?还会沉淀出新的情感和记忆吗?我希望通过一生的拍摄,去解答这些问题。”在面对中国《人物》杂志的一次访谈中,李⻛曾这样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