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球变暖政策基金会
作者: 帕特里夏·亚当斯(Patricia Adams)
———————————————————————
【关于作者:帕特里夏·亚当斯是一位经济学家,也是总部位于多伦多的非政府组织“探索国际”(Probe International)的执行主任。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该组织一直参与中国的环保运动,包括出版书籍如《拦截长江三峡》以及英文和中文发布的新闻门户网站“三峡探索”(Three Gorges Probe)。作为曾激发了中国民主运动的《长江!长江!》英文版的编辑,并作为关于中国环境危机的书籍和期刊的作者及贡献者,她是中国环境政策的权威。亚当斯女士还是世界雨林运动和国际河流网络的创始人之一,并曾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国会委员会上作证,并经常出现在世界主要媒体上,包括BBC、CBC、NPR、ABC、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环球邮报和国家邮报等。】
引言
对于那些曾经认为中国的共产政权是世界上的正能量的人来说,过去几年一直在唤醒他们。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关押了100多万名维吾尔穆斯林进入“再教育”营地,向世界传播了冠状病毒大流行,违反了与英国签订的条约,终结了香港的自治权,加剧了与几乎所有邻国的领土争端,并誓言入侵台湾。通过这些令人瞠目的行动,以及其他行动,西方各国的公众舆论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大多数人对中国持有好感,将其视为一个温和的大国,但现在,根据2021年10月发布的皮尤调查,只有15%的澳大利亚人,14%的瑞典人,22%的英国人,23%的加拿大人,25%的德国人和22%的美国人仍然持有相同看法。现在,大多数人认识到,中国共产党(CCP)撒谎、欺骗、偷窃、威胁和绑架,以在商业和外交关系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认为该政权对基于规则的国际制度持敌对态度。正如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邦妮·格莱泽所列举的,西方国家不能指望中国的善意:
“当然,加拿大是那些针对损害中国利益和冒犯中国情感的国家之一。拘留加拿大公民和禁止进口加拿大菜籽油和其他农产品只是针对损害中国利益的国家进行经济胁迫的最新例子。目标国家的名单很长:挪威,因授予中国异见人士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日本,因在有争议的水域,一名中国船长驾驶船只撞击了日本海岸警卫队的一艘船只;菲律宾,因与在斯卡伯勒沙滩经营的中国渔民发生冲突;还有韩国,因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
绿色与红色
那些尚未认清中国共产党(CCP)危险的主要例外是西方的环保主义者及其资助者。与对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变得谨慎不同,这些团体竭力称赞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使用像“巨大”和“重大”之类的最高级词汇。绿色和平组织宣布:“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将巩固中国的遗产,因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更大的角色。”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表示:“习近平主席宣布的新愿景反映了中国坚定不移支持并采取果断措施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抱负。”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芭芭拉·菲纳莫甚至写了一本赞美的书,题为《中国将拯救地球吗?》
对中国的环保赞美是有回报的,CCP的媒体机构,如《中国日报》和新华社,专门刊登全版文章来庆祝环保运动的合作关系。西方环保组织实际上在中国拥有特殊地位。
自2017年颁布了管理外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以来,大多数外国倡导组织——从人权组织如国际特赦组织和人权观察到法律援助组织如中国紧急行动工作组——要么受到极大的限制,要么实际上被禁止。在NGO法之前,约有7,000个外国组织在中国开展活动。如今这个数字是553个,其中50%是贸易协会和商业游说团体,其余大部分分布在健康、教育、救援、科技等领域,这些是不具有政治倾向的组织。少于4%的553个组织是西方人认为的环保团体,而且它们都在北京的掌控之下。
与在中国仍被允许开展工作的其他外国组织一样,绿色团体必须由指定的国家机构或政府部门正式赞助。然而,尽管名字上如此,但赞助方并不被动,而是负责监督和监督环保组织的工作,有时甚至在共同项目中与他们通力合作。监督还包括“监管性谈话”和场地检查。外国非政府组织必须向其赞助方提交项目和资金使用年度计划以供批准。
外国组织还必须同意受公安部的严密监督。未能遵守NGO法的规定可能会导致资产被没收,员工被拘留,并禁止未来五年内在该国营运,所有这些都没有上诉的权利。违规行为包括可能“危害中国的国家统一、安全和民族和谐”、“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损害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具有“分裂国家、损害国家统一或颠覆国家政权”风险。违反法律的外国人可以被禁止离开中国或被驱逐出境。
智库国际危机组织发言人曾提到,前加拿大外交官迈克尔·科夫里格,可能违反了NGO法,因为他的雇主在中国没有合法注册,尽管后来取消了这一指控。然而,根据该国“法律是中共想要的任何东西”的正常做法,科夫里格最终被指控“间谍国家机密”并为“外部实体”提供情报。他于2018年被捕,至今仍然在单独监禁中,没有定期领事探视,而加拿大的《环球邮报》称其遭受“折磨”。环保组织及其资助者拥抱中共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要摆脱世界上的化石燃料,这完全依赖于中国,中国占全球净能源增长的75%以上。如果没有该国的加入,其他地方的减碳努力将是徒劳的,让环保主义者的梦想破灭。想象一下他们看到北京政府支持的一切与他们的主张相符,他们会有多高兴和宽慰。为中国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巨额资金,这一点尤为明显。以总部位于美国的慈善团体旧金山能源基金会(Energy Foundation China)为例,在得到慷慨资助之后,该基金会已为在中国运营的美国注册组织提供了超过3.3亿美元的资金,他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来推动摆脱化石燃料的努力。换句话说,为中国能源基金会提供资金的是其他西方基金会,比如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大卫和露西尔·帕卡德基金会、约翰D.和凯瑟琳T.麦克阿瑟基金会。麦克阿瑟基金会的中国资助清单还包括向环境保护基金和自然保护协会各提供了1,000万美元的资金。除了在这个角色中享有的权力和威望之外,许多人无疑乐于利用他们的研究来推动他们的渐进目标。鉴于他们事业的迫切性,即拯救地球,他们很容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选择对中国在南海的侵略或大陆上的人权滥用视而不见。
中国对西方环保主义者的拥抱也是可以理解的。用列宁的一句话来说,这些环保主义者是中共的“有用的傻瓜”。共产主义政府不仅监控他们在中国的活动以确保他们遵守政府政策,还有能力通过实际控制资金的使用来指导环保主义者将开展的议程。
例如,能源基金会中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是邹骥,他是一位拥有悠久职业生涯的中国国民,在中国的共产政府中担任高级官员。正如该组织网站上所介绍的,邹骥以前曾担任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属的国家气候变化战略和国际合作中心的副主任,该中心是中国政府的超级计划机构。在2000年至2009年和2012年至2015年之间,邹骥是中国气候谈判团队的重要成员,该团队在巴黎协定之前领导了中国的气候谈判,而在2013年至2014年之间,他担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融资政府间专家委员会的中国代表。
作为西方环保主义者的出资人,邹骥决定资助哪些项目,使他能够有效地从西方环保组织那里获得他在北京的前雇主所需的工作,并得到他们的合法性认可。此外,中国政府甚至不需要资助这项工作。尽管中共的许多恶意活动的批评者抹黑了中共,但环保主义者对中国环境领导的赞不绝口将中国打扮成一个受欢迎的国家,并使北京的批评者陷入被动。事实上,环保主义者已成为共产党的最高知名声援者,有助于分散人们对中共令人担忧的追求的注意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在南中国海和其他地方占用化石燃料资源,以实现其在2050年之前取代美国成为主导全球经济和国家安全超级大国的目标。
环保主义者声称,中国承诺在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后的10年内,即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纯粹是幻想。中国今天仍然依赖化石燃料来占其总初级能源消费的86%(其中58%来自煤炭,20%来自石油和其他液体燃料,8%来自天然气)。相对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北京更加贪婪地寻求更多的燃料。
在煤炭方面,中国已经大胆放宽了限制国内煤炭生产的法规,寻求迅速提高产能。根据旧金山的环保非政府组织Global Energy Monitor的数据,AFP报道说,“在2020年上半年,中国批准了23吉瓦特的新燃煤电站项目,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2019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批准了1.41亿吨的新年度煤矿产能,而在2018年整年只批准了2500万吨。
此外,为了将自己转变成主要的石化生产和出口国,中国正在大力投资下一代煤炭设施,如其35个煤制化工项目,预计投资金额为900亿美元。煤制化工的生产比常规石化生产更加碳密集,表明愿意在长期运营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中国的煤制液体燃料项目也显示出其长期意图。在2016年底,神华集团启用了世界上最大的煤制液体燃料工厂,并计划在2023年将其产能提高两倍。此外,中国鼓励使用从煤炭生产的甲醇。
在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的新能源基金超过80%的资金用于支持水力压裂和煤层气。中国的煤炭追求还包括扩建长距离铁路能力,如2019年10月投入使用的浩吉铁路,旨在将国内煤炭生产中心与耗能沿海地区连接起来。
虽然习近平可能声称要摆脱化石燃料,但中国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追求煤炭,还有数百个燃煤电厂处于规划中。实际上,根据OilPrice.com的说法,“中国在2020年上半年已经新增了11.4吉瓦特的燃煤电力容量,这占到了全球同期新增燃煤容量的一半以上。”尽管有有利于气候的言辞,但根据Quartz的报道,“从短期来看,中国仍在全力以赴地发展煤炭,其后疫情刺激支出在化石燃料上的支出是清洁能源支出的三倍,其中近250亿美元用于燃煤电厂,还有更多用于采矿和加工。”
在石油领域,中国计划建设大型炼油厂。2019年开始投产的新产能包括辽宁恒力炼油厂和浙江荣盛炼油厂,这两个项目都将具备每日生产40万桶的产能。中石化和科威特石油的中科合资炼油厂在湛江,日产20万桶,浙江荣盛炼油厂的第二期工程,以及日产32万桶的盛宏石油化工炼油厂计划于2020年代中期投产,同时还有几个其他大型炼油厂正在规划中。
因为这些还不够,中国计划通过放松对外国和私人投资的限制,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技术专业知识进入传统的上游领域。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指出,“此前,外国公司不能拥有项目的大多数股份,必须与国家石油公司之一合资开发中国的油气田。”即使在放宽限制之前,中国的原油炼制能力已在2019年达到约每天1700万桶,仅次于美国的产能排名第二。这些增加的产能是为了满足中国不断扩大的石油消耗。根据EIA的数据,去年“中国估计每天消耗了1450万桶的石油和其他液体燃料,较2018年增加了50万桶,几乎增长了4%”。石油消耗的增长占据了全球增量石油消耗的估计三分之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买家,其石油进口在2019年创下了历史新高。为确保未来的持续供应,中国已经多元化了原油进口的来源,与沙特阿拉伯达成了长期合同,沙特是其最大的供应商,并通过新的管道和输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了从俄罗斯(第二大的供应商)进口原油。与此同时,与煤炭和石油一样,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天然气领域。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天然气需求每年增长约13%,使其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并且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天然气市场之一。
为满足这一需求,国内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强调了持续增长。为了促进国内非常规天然气储层的上游开发,中国降低了页岩气生产的资源税,延长了对所有非常规气体生产的补贴,首次使低渗透度储层中的致密天然气有资格获得补贴。这些项目涵盖了南中国海,中海油,中国主要的离岸生产商,计划启用国内第二个深水天然气田——凌水17-2,到新近勘探的渤海湾东北部大型博众19-4天然气和凝析油田。
然而,国内措施将无法满足中国对天然气的巨大需求。近年来,中国的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为了支持这些进口,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截至2019年,中国拥有21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并正在快速建设沿海的新接收站。天然气也通过陆地管道从中亚和缅甸进口,越来越多的天然气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从俄罗斯进口,该管道于2019年12月开通。通过2014年签署的30年天然气协议,中国每年将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东西伯利亚田地进口平均1.3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
与政府的目标一致,中国国内的管道基础设施也正在发生变革。去年,中国启动了国家管道的开放访问,同时,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说法,“2019年,中国开始允许外国公司投资城市天然气配送管道,以促进更高水平的投资和更快速度的基础设施发展。”中国共产党政权在将其2.5万亿美元经济定位为未来将依然运行在化石燃料的情况下,计划在2060年变得碳中和的想法是荒谬的。
结论
如今,几乎所有研究中国的学者都明白,西方曾经愚蠢地相信,只要中国获得西方市场和西方价值观的机会,就能够改变并接受民主。加拿大下议院加中关系特别委员会副主席加尼特·吉纳斯在接受《冰川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无法进行改革:
“一个进行种族灭绝且极权主义的政府是不值得信任的。我认为在目前这个环境下,试图坚持相反的观点似乎越来越难。如今,仍然有太多政治家对此装聋作哑,这是没有任何理由的。”
根据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学院的教授保罗·埃文斯的说法,西方对中国的错误估计之后,中国只会变得更加恶劣。
正如邦妮·格莱瑟所言,认为中国会分享西方价值观的愚蠢之处几乎可以在其行为的方方面面看到:
“中国不尊重法治,不分享自由民主价值观,也不保护人权。它试图改变国际体系,以有利于中国并对西方利益不利的方式进行。中国的国内统治工具,包括对一百多万维吾尔人的拘押,对言论的审查以及社会信用体系,都不应成为世界其他地方的典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国并不是全世界的典范。但可悲的是,对于西方的环保主义者,往往如此。
文中注释及参考文献请见英文原文:The Red and the Green: China's Useful Idiots
原文发表于2020年,中文版借助了ChatGPT翻译。版权属全球变暖政策基金会所有。
【附:全球变暖政策基金会简介
人们自然关心环境,希望看到既有助于人类福祉又保护环境的政策;既不伤害又有助于政策。全球变暖政策基金会(GWPF)致力于为这些重要问题提供教育研究和信息充分的辩论平台。
——为了取得进展并推进有效的政策评估,培养开放辩论、宽容和学习的文化至关重要。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严格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学习和理解的标准,以帮助在感兴趣的公众和决策者之间形成平衡的辩论。
——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教育平台,可以在其中建立共识,帮助克服两极分化和党派分歧。我们的目标是促进辩论、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望的文化。
在全球变暖政策基金会出版物中表达的观点是作者的观点,不代表GWPF、其受托人、其学术咨询委员会成员或其董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