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版《长江 长江》序
很难有人不被发生在日本的这一历史景象感动: 在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下,仅通过长崎港外小小的一个窗口,怀有强烈责任心与变革意识的知识份子,一个接一个、一代接一代,对远在万里之外的现代化要义反复探究比照,终将其精髓学懂钻通,并遍植日本大地。它的启示在于,窗口不在小,只要有人有心有志,只要那事物有研讨的价值。
长江、三峡、三峡工程本是一个大题目,中日两国目下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正是方兴未艾,交流的路子已是宽得不能再宽。无奈中国直到今天还是一个对思想与言论实行严厉封锁的国家,严厉到连长江三峡这样的大事、连不为别的,只为百姓好、为国家好、甚至为执政的共产党好的话,只要观点不同,也说不得。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有如此广大的知识界,有如此组织完备与学力深厚的研究机关,而能够奉献于世界广大读者面前的独立的声音,竟是如此微弱和局限。
还好这本小书今天面对的,是日本一批独特的,从而在我心目里也是相当优秀的读者。追随绪方洪庵、福泽谕吉的脚步,他们目光开阔、心思缜密,于是,哪怕只有这小小的一隙,也不会妨阻他们将事情探个究竟。三峡工程如今正快马加鞭地赶工,以期按照官方的说法,于明年实现“双喜临门”(另一喜是香港回归)。如果不出现别的变化,事情可能就这么发展下去。从这个角度看,这本小书所表达的见解,似乎是,由于它的不具实效与自讨没趣,几成因截断长江而志得意满者之笑柄,特别是十二位被采访者中,三位已然作古。
那么,今天再来读这本书,还有什么意义么?
这是一本在匆忙间推出的书,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当时并没有料到当局会如此迅速作出反应: 先是决定将工程暂时搁置,旋即又下令化浆; 也没有料到尔后自己所面临的困窘: 遭批判、裁撤或监禁; 更没有料到在接下来的数年间,会有遍布世界的读者和知音。他们当时之所以如是做如是说,只为自己不能不做不说。
对思想和言论实行严厉的、有组织有系统、且有经济与军事垄断为支撑的禁固,在中国已有半个世纪。如果说,在这样的重压(外加同时存在的诱惑)之下,仍有一些人,只问是非不计得失,只问道德良知而不计宠辱危安,以自己微屑然而扎实的努力,在维护那珍贵的大河——长江的同时,努力维护言论的尊严,能不能说,这禁固的冰河,已在开裂——起码,那禁固已经不再牢牢地封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头脑里。
都在说,下一个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日本会怎么样,中国又会怎么样呢? 炫耀武力与炫耀财富都已化入历史的记忆。在回想中日之间的一切,回想这本小书和长江三峡所遭际的一切,或许我们可以期望,太平洋世纪必有一些新的、为太平洋人所心向往之的东西——悉心呵护的环境和清朗自由的精神。
为了美丽的三峡所尽的微小而绝望的呼喊,当是对这一向往的一个试探吧。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