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人物
林一山不做大官做大事毛泽东称他"长江王"
发布时间:2010-09-14 04:03:00
南下走出“长江王”
林一山1911年6月出生于文登县,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9月,受山东省委指派,林一山前往胶东组织领导抗日武装起义。解放战争时期,林一山先后任青岛市委书记兼市长、辽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辽宁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等职务。1949年2月,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第四野战军成立了南下工作团,由谭政、陶铸任正副总团长,林一山为秘书长。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作出了“以流域为单位,组织流域性水利机构”的决议。1950年,时任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秘书长的林一山奉命组建长江水利委员会,并接管了原国民政府的长江水利工程总局。凭着一股钻劲儿,林一山硬是在迷蒙的长江水利问题治理和工程建设上趟开一条道路,成为一代水利泰斗。
1953年2月,林一山接到中共中央中南局通知,要随毛泽东主席外出并汇报工作。19日,林一山备齐资料,随着毛主席踏上了海军“长江”舰,开始了三天三夜的难忘航程。
在“长江”号军舰上,毛主席向林一山了解长江洪水的成因,问及长江流域气象特点、暴雨区如何分布。林一山打开随身带的长江流域图,一一回答了主席的提问。第二天,毛主席把话题转入了长江流域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个更大的题目上,林一山把已经做好的关于长江平原防洪工程的规划向主席作了汇报。当汇报到治理长江的第三阶段修建山谷水库时,林一山展开草图说,我们计划兴建一系列梯级水库来拦蓄洪水,从根本上解除洪水的威胁,同时开发水电、改善航道、发展灌溉,最大限度地进行综合利用。
在与林一山的交流过程中,毛主席为他对长江的了如指掌所惊叹,称他为“长江王”,这个称号也自此流传开来。在“长江”舰上,毛主席还第一次对林一山提出了南水北调和兴建三峡大坝的宏伟构想,并通过一系列指示,从战略高度指出了长江建设中最为关键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两个重大课题,使林一山豁然开朗。从此,长江流域的规划工作便紧紧围绕着这两个中心开展起来。
从1953年到1958年,在5年的时间里,毛主席曾6次召见林一山。1956年在武昌接见武汉地区党政领导人,毛主席曾风趣地向林一山打招呼:“哦,你这个‘长江王’!”并对林一山说:“你能不能找个人替我当国家主席,我来给你当助手,帮你修建三峡大坝?”
半生治水造福荆楚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历史上多次溃口,北冲江汉平原,南淹洞庭湖平原,鄂湘百姓深受其害。上任之初,林一山经过调查研究认为,荆江防洪问题的症结,在于特殊年份洪水来量大大超过荆江河道泄洪能力。他提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解决办法:荆江向南岸分流,开辟分洪区,以少量有计划的淹没,避免北岸大范围而无法控制的水灾。
1950年冬,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并批准了林一山向中央报送的《荆江分洪工程计划》。1952年春,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动工。20多万民工和8万人民解放军齐集荆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从4月5日到6月20日,荆江分洪主体工程只用了77天就竣工,创造了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期间,林一山担任工程副总指挥并主持技术工作,日夜奋战在工地上。就在荆江分洪工程建成后不久的1954年,长江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分洪总量达122.6亿立方米,降低荆江大堤沙市水位约1米,荆江大堤和武汉市力保不失。
1958年林一山组织建设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不仅是汉江的重要防洪工程,也是今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工程。他还多次深入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区,寻找一条从西南向西北调水的线路,并提出了西部调水方案。
1970年12月,中央在“文革”的特殊环境下,根据武汉军区和湖北省的报告批准兴建的葛洲坝工程,在准备严重不足的条件下仓促开工。这样,施工不到两年便问题丛生,难以为继。1972年11月,周恩来抱病亲自主持葛洲坝工程会议,宣布成立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指定林一山为技术委员会主任,具体修改设计任务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承担。正在此时,林一山却被查出患了眼癌。为了不辜负主席和总理的委托,在身患重症的情况下,林一山仍通宵达旦地研究影响葛洲坝工程的技术问题,最终形成“一体两翼”方案,将一个陷于困境的工程引向了成功。
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双目失明的艰难条件下,他先后完成了《林一山治水文选》、《葛洲坝工程的决策》、《中国西部南水北调工程》、《高峡出平湖》、《林一山论治水兴国》、《河流辩证法与冲积平原河流治理》等著作,成为一代水利理论大家。
不做大官做大事
林一山年轻时就很信奉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而不做大官做大事也成为他一生的信条。
当初林一山率“四野”南下工作团南下途中,中央宣布了广西省领导班子的人选,张云逸任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林一山任第一副主席。“四野”南下工作团到达武汉后,林一山在长江边看到因水灾流离失所、逃荒要饭的灾民,看到沿街乞讨的灾区孩子们,他立刻脱下戎装,投入到复堤救灾工作当中。这次水灾也让他深深地体悟到水利是立国的根本。
当时,我们党刚刚取得政权,国家建设百废待兴,本着“不做大官、要做大事”的信念,林一山向连番催促他的张云逸同志表示了歉意,并不顾战友们的劝阻,接受了中南局的挽留,不惜降级出任中南局水利部部长、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等职,并参加了对南京国民党政府水利部和扬子江水利委员会的接管工作。
1951年初,林一山制定了“提高与扩大并重”的人事工作方针,决定通过广泛招聘、干部轮训、选送青年进校深造和招生招工的办法,增加人员,提高质量。当年就从上海、南京、南昌等地招收了一批水利、财会、技工、医务方面的专业人员和社会青年。在周恩来总理提议和批准下,林一山创办了长江工程大学并担任校长。学校1960年招生,“文革”期间停办。短短6年的时间,共为中国水利事业培养了400多名中高级技术人才。
1950年,长江委刚成立不久,林一山就带领大家提出了《长江建设五年计划》,并最终提出了“治江三阶段”的计划。这一计划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充分肯定,为后来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后来提出、论证、实施三峡工程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两项跨世纪工程打下基础,指明了战略发展方向。